妈妈整天想着法子给我做吃的,我真怕考不好,对不起妈妈……距离高考还剩三天,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越来越浓。6月3日,记者就“如何度过考前最后三天”这一话题采访了心理专家以及老师和家长,为考生支招该如何“轻装上阵”。
老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考生可以6点左右起床,认真学习4个小时,不要超过这个时间。中间每2个小时左右,要休息15分钟到30分钟。最好听听音乐,也可以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但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学习状态。
下午要小睡一会儿,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为宜,不要超过1个小时。下午学习的时间不易过长,因为下午容易疲劳,如果时间过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2—3小时为宜。在吃晚饭前的这段时间,是最适合休息的时间,因为此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可以散步、去超市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但千万不能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打斗游戏、或刺激的电视片都不要涉及,反而幽默片、相声小品等很适合在这个时间看看听听。
晚饭后放松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可以和父母聊聊天,或帮忙做点简单的家务,关于学习事情,什么都不要想。父母也尽量在这个时间避免和孩子交流考试的问题。晚上学习3个小时左右,期间注意力集中,保证学习质量。对于晚上学习效果特别好的学生,最晚也不要超过23点睡觉。
家长:这几天不要有“异动”
每年,无锡一中的语文老师李老师都会亲自将一届又一届的高三考生送入考场,心里面默默地给予他们支持。今年她的儿子也将参加高考,作为一名有着丰富送考经验的家长,她建议大人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自然平和的环境,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个阶段。
首先,家长不应该给予孩子太多的期望,让孩子对当前取得的成绩有压力。其次,不需刻意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陪孩子学习,让孩子觉得一切和往常一样。适当考虑到孩子的焦虑心理,多听听他们的倾诉,给予他们自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释放自己。
另外,有些家长尽管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压力,刻意不提高考的事情,但是更多的安慰的话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反感,这个时候倒不如支持和鼓励孩子从容应对。
高考期间家长应该干什么,高考期间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当好考生的“后勤部长”,考生离考点比较远的,可以提前规划好赶考路线,中午不回家吃饭的,要事先选好饭店;离家比较近的考生家长,要安排好孩子高考期间的一日三餐,不要问太多。
专家:考前失眠也别太紧张
每年高考前,孩子最容易心情烦躁和压力过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晚上睡不着觉等问题。
“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小李平时成绩不错,也愿意和老师交流,可是一到重要考试的时候就紧张,答题时很着急,经常看错题目中的关键字,导致理解错误,甚至晚上经常失眠。”专家表示,几乎所有考生和家长都想过万一高考前一晚失眠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历年的考生数据分析,绝大多数考生都存在考前睡不好的情况。其实,高考前一天没睡好也是正常的,但不要太紧张,因为大考能让大脑处于亢奋状态,不要被睡眠影响了迎考情绪。
有些考生由于天气变化、学习劳累、紧张等原因,消化功能在高考前会有所下降,因此专家不主张为了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尤其不建议大补急补。家长可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如鸡蛋、瘦肉、牛奶和豆制品等,多吃新鲜蔬果,以增强自身体力和记忆力。
(文章转自:高考直通车)